
正文信息
多事之秋,别让这些常见病侵扰孩子的健康
入秋后,儿科门诊又“热闹”起来:感冒、发烧、腹泻等患儿不断增多。本以为度过炎热的夏天,家长们可以松一口气,没想到还有“多事之秋”。秋季气温不恒定,早晚温差大,孩子的各系统发育均尚未完善,免疫能力较差,加之夏日作息习惯一时还未改变,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。在照护孩子时,家长需要格外当心。 在秋天的儿科门急诊,医生经常遇到的两类疾病:一类是以感冒、支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等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疾病;另一类是以腹泻、呕吐、厌食为代表的消化系统疾病。这两类疾病就像两大“魔头”,经常在秋季侵扰孩子,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,也把孩子的家长弄得烦躁不安。 呼吸疾病与消化疾病最多 当气温降低、淋雨等事件发生时,小朋友很容易出现感冒。由于小孩的呼吸道局部及全身免疫防御能力差,一旦感冒,病情容易变化,转变为支气管炎、肺炎。另外有一些哮喘患儿,经历过春夏季节规范用药后,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,家长由于“是药三分毒”的顾忌,就自行减药甚至停药。然而,秋季气温下降,加上夏末秋初空气中是以野草类花粉大量释放为主的漂浮物,可引起较重症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发作。 除了呼吸疾病的困扰之外,消化系统疾病也是一大问题。 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,但营养需要相对要高,肠道负担重,加上免疫功能不成熟,调节机能较差,入秋后消化道功能紊乱,极易出现相关症状,最有代表性疾病就是秋季腹泻。其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,大多发生在秋冬季,而且呈散发或小流行,经“粪-口”传播,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。婴幼儿发病很常见,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:感冒、呕吐、腹泻。 此外,家长还要当心秋季的霍乱、伤寒、细菌性痢疾、手足口病、甲型肝炎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、流行性乙脑等传染性疾病。